习近平细解科技创新“三昧”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他反复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 改革创新者胜。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就在科技创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6月3日在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时,他再次要求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 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习近平细解科技创新“三昧”》,与您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断。
6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顺天时
——识变应变求变,不失机遇只争朝夕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科技革命一浪赶一浪,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大“天时”。顺天时就是抓机遇,就是“识变”“应变”“求变”。
科技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习近平将科技比作国之利器,是“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的核心要素。
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依然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习近平要求,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
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 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尽快超越“跟跑”阶段,实现与世界发达国家“并跑”直至“领 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
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应地利
——狠抓科技创新,牵住发展全局“牛鼻子”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主创新空间广阔、动力强劲。发展的“地利”条件充足。
但“地利”不会一成不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经济中的不少领域还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国际国内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在不断地蚕食、削弱已有的“地利”条件。
守住“地利”进而拓展“地利”以什么为先?习近平的回答是科技创新。他说,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
老是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摸爬,总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而占领不了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这两端,不会有根本出路。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 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同时,实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都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习近平对科技创新反复强调,详加论述,意图非常明确:在改革攻坚期,必须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一发展之要。
谋人和
——创新管理制度,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习近平指出,创新驱动实质就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关键在人。然而,长期以来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束缚和观念障碍,常常让科研人员激情难抒。
一些基础研究领域的颠覆性突破往往发端于科研人员的奇思妙想。科研人员中不少是怪才、奇才,往往不走一般套路。而当下的科技评价体系却经常是一 把尺子衡量,用成果判定。甚至动辄用行政化的“参公管理”约束科技工作者,大量的专项、计划、项目捆住他们的手脚,难以激发科研灵感。
习近平强调,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
同时,习近平也强调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地探索的过程,只有在失败中不断提取和积累成功的因子,才能厚积薄发。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主体的错位也是体制上亟需解决的一大症结。政府、企业、专家分工不明,行政命令过度干预到具体的科研工作,让科技创新的效率 很难有大的提高。科技体制改革的一大核心就是要让内行管理内行。同时,要切实保障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理直气壮地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名 利双收”。
习近平强调,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
最大的“人和”是绝大多数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社会合力,因此创新发展离不开科学普及。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 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要在全 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