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Company News
科技给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双鸭山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汉魏时期生活在这里的满族先人以渔猎为生,创建了挹娄文化。如今,农垦员工在这里创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特大型农场“友谊农场”,几十年来累计为国家生产粮豆210亿斤,也收获了“天下第一场”的美誉。
美誉有着充足的理由。农场面积1888平方公里、耕地150万亩、人口10万。在全国国营农场中,友谊农场土地面积、耕地规模、总人口排名第一,建场以来累计产粮第一。
这里还是“一五”期间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由国务院任命场长的大型谷物农场;第一个引进国际最先进农业机械,率先实现农机现代化的农场;第一个实施精准农业项目,农业生产迈进智能化、数字化的农场。
推动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
4月18日,寒风凛冽,春雪飘飘。《法制日报》记者来到友谊农场元老刘焕高家中,87岁高龄的老人对当年的事情记忆犹新。
“1954年国务院批准建农场,我是那年11月27日到这儿,那时刚从东北农学院附属农业机械学校毕业,一起来的有50名同期同学。”刘焕高回忆说。
为了打造一支“科技知识型队伍”,农业部从全国抽调了1425名各类管理、技术人才和熟练农业工人。刘焕高就是其中之一。
国家对农场管理人员极为重视。农场第一任场长,是时任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王操犁,副场长王正林时任吉林省农业厅副厅长。两人当时都不到40岁。
友谊农场的建立区别于其他国有农场,由前苏联援建,提供了全套技术先进的农机设备、大型农场的科学理念和管理经验,体现了中苏友谊。
1954年,新中国成立5周年时,前苏联政府代表团参加国庆观礼,提出援建新中国一所大型谷物农场,10月12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这项援助。
1954年11月5日,前苏联农业部派来的14位土地整理考察专家和35位帮助建设谷物农场的专家抵达中国。
1955年2月,专家组完成了土地整理规划设计。

1954年11月21日,王操犁在选定的总场场址升起一面五星红旗,标志着友谊农场的诞生。
“那时候一片荒原沼泽,没有路、没有电话线、没有房子。”刘焕高说,为了运输设备,地方组织民工修了60公里临时公路,还修了28公里防洪堤坝。
“铁道部负责将农机设备、配套修配厂、发电站的设备运往双鸭山。省建筑公司组织1000辆胶皮大车、60辆汽车,1600多名职工将设备运到农场。”刘焕高回忆说。
1955年建场当年,垦荒队员在专家指导下仅用39天就开荒2.34万公顷,收获粮食360多万公斤。友谊农场职工提前超额完成开荒任务,党中央和农业部为此发来了贺电。
友谊农场是前苏联政府援建的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苏方赠送拖拉机100台、联合收割机100台和其他农机具共计2600多台件。
1954年到1978年在农场第一次创业阶段,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粮食总产和单产不断提高,总产超过3亿斤,公顷单产达3000公斤,推动了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
二次创业进入农业现代化
“友谊农场的发展有三个重要节点,1978年引进美国成套农机设备是承前启后的第二个节点。”农场宣传部副部长刘宏宇告诉记者。
“过去总说垦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现在一看,我们的农机设备比人家落后了半个世纪。”1977年省国营农场总局领导赵清景到北京参加世界农机设备博览会。面对各种高性能的农机产品,他大为震撼。
从此,搞一个全套进口装备试验点的设想在总局领导的脑海中形成了,这一设想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1978年,国家特批外汇从美国引进62台件成套农机具。试验点放到了友谊农场5分场2队。
科技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腾飞。1978年10月30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文报道:友谊农场5分场2队夺得大丰收,20人耕种11000亩土地平均人均产粮20万斤,引发了轰动。
30年中,友谊农场5分场2队利用这套先进的农业机械,累计生产粮豆13.44万吨,每个农业工人由第一年的产粮10万公斤提高到24万公斤。劳动生产率为全国之首。每人平均年创利润15万元。
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引进,带动了我国农机生产和研究整体的提高。全国农业机械科研、教学和制造部门,纷纷派人到2队测试。
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对这些机械的“学、用、改、创”,很快创造了一批改进型的换代产品,仅1980年到1985年间,全国就有16个厂家新创制农业机械产品27种4200多台,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
数字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
记者在5分场2队农机管理站,看到院落里停满了各种农机设备。
“这台车是无人驾驶的,可以组合各种设备,设定好程序可以自动耕作,效率远超人工。人工撒种深浅、间距没法保证,这台车干活时用GPS作业,每千米误差不超过2厘米,到地头自动掉头。”农场干事杨德清指着远处一台拖拉机告诉记者,过去干农活脸朝黄土背朝天,现在穿着白衬衫、玩着手机就把活干了。
4月19日,记者见到了全国种粮大户、获得2012年度“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的马国强。
马国强是友谊农场职工,爷爷当年随垦荒大军来到这里,父亲是拖拉机手,他是名副其实的垦荒3代。
“机械化、自动化效率老高了。”马国强感叹,我从1997年开始种水稻,那时候播种人工撒籽儿,手工插秧,不到20垧地(东北俗称,1垧地合15亩)20多人就得干15天。
“现在我有5台插秧机、4台整地机。播种机自动撒籽儿、插秧机自动插秧。360平方米的大棚10个棚一天就能把种播完,20垧地的育秧8天完成,50多人1天多就能插完秧,效率提高10多倍。”马国强说。
“2016年我组织22户农场职工成立了‘稻资源’农业合作社,一共有近700垧地。我领着大家搞订单种植、绿色种植。规模大了提高机械效率不说,无论买种子化肥还是卖粮食都能讲价儿,一家一户干就办不到。”马国强告诉记者。
“靠农业发不了大财,集约化经营让少数人种多数人的地,解放的劳动力去搞第三产业,才能富裕。”5分场书记王浩明这样认为。
1984年,友谊农场开始试办联产承包和兴办家庭农场,1993年率先在垦区进行土地租赁试点,1995年五分场2队最先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经营模式的变革让友谊农场走向了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
2001年,友谊农场被国家确立为科技示范场,2队被确立为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区,这是友谊农场科技腾飞的第三个节点。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提升,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经过综合组装配套,在友谊农场以及黑龙江垦区得到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粗放管理的格局,显现出极大的优势,可有效地完成农业的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精细化管理。
农垦改制后涅槃而出的北大荒集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科技贡献率达68%,农业机械化率达99.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888-888
公司名称广州市好ma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明路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广州市好ma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广州市好ma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888-888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明路